
当南湖的风拂过记忆的窗
阳光洒满汤逊湖畔启航的桨
图书馆的灯光仍在心中亮
那些年在纺大的朝朝暮暮
是青春最珍贵的注脚与篇章
岁月流转,步履不停,一批又一批纺大学子从这里启航,在各行各业绽放光彩。近日,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院精心策划《寻迹》访谈微视频,邀请5年内的优秀毕业生重返镜头前,用5分钟的访谈视频,重温在母校的点点滴滴,分享成长与感悟。每一段讲述,都满含对纺大的眷恋;每一个故事,都能勾起我们对母校的追忆。
一段段奋斗,烙下纺大成长印
“理论宣讲比赛耗尽了我太多精力,却也成了我最难忘的纺大记忆。”在访谈中,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2届硕士研究生、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张雪,细细讲述着那段逐梦时光:从学院赛到校赛再到省赛,一路过关斩将的背后,是导师金艳事无巨细的陪伴——逐字逐句修改宣讲稿,从着装搭配到语气语调反复调整;更是中南民族大学展演后,省赛评委那句“你这一次讲的比上一次还要好”,以及身边领导“我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这样的人”的肯定,让她第一次坚定了“能站上思政讲台”的信心。

徐卫林院士讲授的“尚美中国”课,同样在她心中留下深刻烙印。课堂上,院士用多样方式启发大家思考学科交叉的新视角,这份教学智慧至今影响着她:如今面对职业院校学生觉得思政课 “不实用”的困惑,她会主动与不同专业老师沟通,把专业知识融入思政教学,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连,让思政课真正“活”起来。这些在纺大积累的经验,成了她教学路上的宝贵财富。
一份份滋养,凝聚纺大暖心力
“纺大给我的不仅是安身立命的知识,更是受用一生的精神坐标。”谈及母校,张雪的感激溢于言表。在纺大的三年,是她“从迷茫到坚定”的蜕变期:扎实的学术基础在这里筑牢,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这里养成,研途上的“引路人”在这里相遇,并肩前行的挚友也在这里相伴。

从最初对“能否成为思政课教师”的怀疑,到如今自信站在讲台,纺大的平台与支持始终是她的底气——学校提供的理论宣讲机会、老师们的悉心指导、同学们的真诚帮助,让她在一次次实践中突破自我,最终明确了职业方向。她坦言,现在教学中每一次与学生专业的“跨界结合”,每一次对课堂的精心设计,都离不开在纺大积累的学识与勇气。
一声声期盼,续写纺大新篇章
“希望纺大能产出更多创新成果,早日实现‘双一流’,培养出更多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纺大人!”对于母校的未来,张雪充满期待。她看得到纺大近年来在校园环境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破与创新,也坚信母校会为更多学子搭建成长的舞台。

同时,她也想对纺大的学弟学妹们说:“纺大时光是人生最好的蓄力期,若暂时迷茫,就从认真上好一堂课、参加一次实践活动、读一本有意义的书做起——这些当下的努力,都会成为未来的底气。”而她自己,也会带着纺大给予的力量,在思政教育领域坚定前行;更盼着有更多人选择纺大、扎根纺大,在这片土地上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每一个5分钟的访谈视频,都是一次与青春的重逢,都是一场与母校的对话。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故事,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的见证,更是武汉纺织大学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。现在,这些访谈视频已陆续上线,如果你也想重温纺大时光,感受毕业生与母校的深情羁绊,不妨扫描下方二维码,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,追忆属于我们的纺大记忆。

时光会走远,但记忆不会消散
武汉纺织大学永远是
每一位纺大学子心中的温暖港湾
期待更多纺大学子
带着母校的期望与祝福
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更多精彩
也期待母校在未来续写更多辉煌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