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南湖的风拂过记忆的窗
阳光洒满汤逊湖畔启航的桨
图书馆的灯光仍在心中亮
那些年在纺大的朝朝暮暮
是青春最珍贵的注脚与篇章
岁月流转,步履不停,一批又一批纺大学子从这里启航,在各行各业绽放光彩。近日,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院精心策划《寻迹》访谈微视频,邀请5年内的优秀毕业生重返镜头前,用5分钟的访谈视频,重温在母校的点点滴滴,分享成长与感悟。每一段讲述,都满含对纺大的眷恋;每一个故事,都能勾起我们对母校的追忆。
一段段攻坚,刻下纺大奋斗痕
“纺大七年,最难忘图书馆的灯火与运动场的风。”谈及校园时光,唐宇钥的话语里满是温柔。自2018年起,图书馆便成了他逐梦路上的“灯塔”:清晨的晨光中,他握着单词本的手不曾停歇;午后的静谧里,他攻克英语等级考试的笔尖沙沙作响;深夜的灯火下,他为考研伏案的身影不曾动摇。

“那里的氛围,是无声却最有力的指引。”他笑着回忆,在手机易扰心神的时代,图书馆的每一寸空间都浸透着专注——身旁同学刷题的专注、书页翻动的轻响,化作一种“软性的力量”,让他挣脱惰性的束缚,从英语基础薄弱的困境中突围。而运动场的跑道,则是他释放压力的“充电站”,奔跑时的风、挥洒的汗水,为紧张的科研生活注入鲜活能量,一动一静间,勾勒出最动人的青春奋斗图景。
一声声赞叹,见证纺大飞跃姿
“从2016年初见,到2023年别离,我有幸见证纺大的华丽转身。”提及母校的变迁,唐宇钥的眼中满是自豪。七载时光里,纺大的蜕变如画卷般徐徐展开:曾经的校园角落,如今已换上精致的模样,基础设施的升级让学习生活愈发便捷;曾经的科研领域,如今已绽放新的光彩,学校对科研的重视与投入,让学术氛围愈发浓厚。

“硬件的蝶变与软件的提升,让纺大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。”他说,正是这份“双向奔赴”的成长,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优质的环境中逐梦。也正因如此,他真诚地向学弟学妹们推荐:“若你心怀深造的梦想,纺大定是你值得托付的沃土。”
一份份积累,筑牢纺大成才基
“纺大给予我的,不只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面对人生的勇气与智慧。”每周的组会指导,导师张星教授总能精准为他指引研究方向;而一句“焦虑的反面是具体”,更成了他破解困境的“密钥”。“曾因科研的不确定性焦虑难安,总想用娱乐逃避,却陷入更深的迷茫。”他回忆道,是张老师教会他“拆解焦虑”——把担忧写在纸上,拆成一个个小目标,每天推进一寸,焦虑便在行动中悄然消散。如今在华科读博,新导师“前期做实,后事水到渠成”的叮嘱,更让他读懂这句教诲的深层力量。这份来自纺大的精神馈赠,早已融入他的血脉,成为前行路上的底气。

从南湖畔的纺大,到喻家山的华科;从怀揣梦想的硕士,到深耕科研的博士,唐宇钥的成长,是纺大育人成果的生动注脚。那些在纺大收获的热爱、勇气与智慧,将继续陪伴他在科研路上逐光前行,也期待更多纺大学子,能在这里种下梦想的种子,收获属于自己的璀璨未来。

每一个5分钟的访谈视频,都是一次与青春的重逢,都是一场与母校的对话。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故事,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的见证,更是武汉纺织大学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。现在,这些访谈视频已陆续上线,如果你也想重温纺大时光,感受毕业生与母校的深情羁绊,不妨扫描下方二维码,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,追忆属于我们的纺大记忆。

时光会走远,但记忆不会消散
武汉纺织大学永远是
每一位纺大学子心中的温暖港湾
期待更多纺大学子
带着母校的期望与祝福
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更多精彩
也期待母校在未来续写更多辉煌篇章!